——本文摘自《柳氏抗癌用药式与药性解三十三讲》,作者柳少逸、蔡锡英
中医认为,肿瘤的形成多是先有亏虚,然后因枢机不利,或气化失司,或痰瘀互结,客邪留滞,引起一系列病变。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在正常的情况下,人的正气可维持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,并有抵御外邪的能力。若正气亏虚,防御机能丧失,致癌因素才起作用导致肿瘤形成,并使之浸润、扩散和转移。此即“邪之所凑,其气必虚”“正气存内,邪不可干”之意也。
因此,当患有肿瘤之后,耗气伤血,日久因病导致亏虚,更使正气不足。而肿瘤在体内能否控制、恶化、扩散或转移,也取决于邪气与正气斗争结果。
故补虚扶正,能预防肿瘤的发生和发展,所以扶持正气,固本培元,是治疗肿瘤的根本方法之一。
这是不选用清热解毒、活血化瘀、化痰祛湿、以毒攻毒、软坚散结等祛“邪”诸法,而是运用补益药,调节人体阴阳、气血、脏腑、经络功能,增强机体自身的抗癌能力的方法。运用扶正培本法而达到下列作用:
①提高肿瘤的治疗效果,延长生存期。
②减轻放疗、化疗的毒副作用。
③提高和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。
④改善骨髓造血机能。
⑤提高内分泌功能,增强体液调节作用。
⑥提高、改善机体的新陈代谢。
⑦调节细胞内环核苷酸的含量,使肿瘤细胞向正常细胞转化。
这种借扶正培本法,运用补益药治癌的方法,我们称为“扶正固本用药式”。包括益气养血、养阴生津、温肾助阳、滋阴补肾法。
01
益气养血法
益气养血法适用于气血亏虚之肿瘤患者。运用此法,以助于营养全身和提高人体生理功能,尤其中晚期癌症或手术、放疗、化疗后,正气虚弱,气血不足,更须益气养血。
常用方有八珍汤、补中益气汤、当归补血汤、归脾汤等。常用药物有党参、太子参、人参、黄芪、炙甘草、熟地黄、当归、白芍、黄精、首乌、黑芝麻、赤灵芝等。
根据“气血同源”和“阳生阴长”的理论,临床上常行益气养血、气血并补之法。若因虚致瘀者,可加益母草、三七等。体外试验证明,人参、黄芪、白术、炙甘草、茯苓、白扁豆、山药、苡米、白芍具有抗癌、抑癌和增强机体免疫力的作用。
02
养阴生津法
中晚期癌症患者,由于病变过度消耗,营养摄入不足,放疗灼伤、化疗损害,津液亏损尤为突出,以致癌性病理变化更趋恶化,除全身症象外,阴虚内热证日趋明显,而养阴生津法尤为重要。
常用方有增液汤、地黄饮子、一贯煎、大补阴丸、六味地黄汤、左归饮、当归补血汤等。常用药物有北沙参、西洋参、太子参、玄参、天冬、麦冬、百合、石斛、玉竹、生地黄、天花粉、龟甲、鳖甲、枸杞子、女贞子等。
然养阴药多滋腻防胃,故需辅以陈皮、佛手、木香、砂仁、厚朴等健脾理气药。现代研究显示,麦冬、玉竹、天冬、百合、天花粉等药有抗癌、抑癌作用,且麦冬、玉竹可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。
03
温肾助阳法
肾阳为诸阳之本,肾阳虚主要有肾虚、阳气不足及水液气化失司等病理变化。而中晚期癌症的正气虚衰尤为突出。
常用温肾助阳方剂有金匮肾气丸、右归丸、阳和汤等。常用药物有附子、肉桂、仙茅、巴戟天、山萸肉、淫羊藿、补骨脂、杜仲、锁阳、胡芦巴、菟丝子、五味子、狗脊等。
因阴阳互根,中晚期癌症在出现阳虚的同时也呈阴不足的病态,故在温肾助阳的同时,佐以补阴之品,以阳根于阴,使阳有所附,并用养阴药滋润以制阳药之温燥,此即“阴中求阳”之法。
通过温肾助阳法,肾元得扶,而间接抑制癌症的病理变化。据报道,淫羊藿、补骨脂、杜仲、山萸肉有抗癌作用;菟丝子、淫羊藿可增强机体免疫力。
04
滋阴补肾法
肾属水,肾阴足则水足肝柔;
因金生水,肺属金,故有金水相滋之功;
肾阴足,则心火无妄动之弊。
由此可知,肾阴为诸阴之本,尤其与心、肝、肺关系甚密。癌症患者心、肺、肝阴虚逾久不复,则及肾阴;而肾阴亏损则诸脏失于滋养,则病情更趋恶化。
故滋阴补肾法不仅能消除阴虚症候,还能使中晚期癌症患者出现的肺肾阴虚、心肾阴虚、肝肾阴虚证得以改善。
常用方有养阴清肺汤、麦冬汤、六味地黄汤、三甲复脉汤等。常用药物有生地黄、熟地黄、沙苑子、天冬、制首乌、菟丝子、龟甲、鳖甲、女贞子、旱莲草、五味子、知母、石斛、核桃等。
肝、脾核酸合成升高时,可使之降低;肝脏核酸合成降低时,可使之升高。据报道,补肾固本药物有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和抗癌、抑癌作用,有利于癌症患者脏腑功能、体液代谢的复常,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,促进癌症病理变化的稳定或好转。
近年来,实验证明许多补益药存在着多种游离状态或结合状态的单糖。糖是机体最重要的供应物质。特别是多聚葡萄糖具有显著的抗癌活性,这为补益药治疗癌症提供了依据。
实验室研究提示了补益药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、增强垂体一肾上腺皮质的功能,增强骨髓的造血功能,有助于肿瘤机体紊乱的生理功能复常,以保持机体生存的物质基础,扶助正气,纠正和修复病理变化。
另外,手术、放疗、化疗后的康复,也当属应用此式。